中新社宁波11月30日电 (张杨彬)“身为国民党党员,应该肩负起促进两岸合作交流,推动和平稳定的责任,不能惧怕被岛内乃至西方某些媒体抹黑、‘抹红’。”中国国民党前代理主席林政则30日在浙江宁波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说。
当天,林政则应邀参加第四届海峡两岸经济社会发展(宁波)论坛并作开幕式致辞。
“马英九先生曾说,和平没有输家,战争没有赢家。台湾正面临着和平与战争的抉择。”谈及台湾选举,林政则期盼台湾民众能做出正确选择。“两岸同属中华儿女,是一家人。”林政则说,大部分台湾民众的祖先来自福建、广东等地,两岸民众语言、风俗、信仰是相同的,也是共同盼望和平发展的。

林政则回忆,十多年前,初次来大陆是前往福建平潭,当时身为台湾新竹市市长的他受邀为“祖国大陆——台湾岛最近距离68海里”的石碑揭碑。“这十多年间,大陆的变化太大了,说不尽。”林政则感慨,无论是高铁、航天等大国重器,还是医疗、教育等民生福祉,“大陆从政策到落实,说到做到,是经得起看的。”
“浙江是与台湾经贸文化交流合作最密切的地区之一,我曾去过杭州、温州、丽水等地,深切感受到浙江民营经济发展和市场体系健全,也感受到‘31条’‘26条’‘农林22条’等惠台政策的扎实推进。”

如何助力台湾民众认识、了解真实的大陆?林政则说,关键还是在交流。“不交流大家不认识,甚至有误会。”他表示,只要来过大陆,民众就会知道,“高铁没有靠背”“民众吃不上茶叶蛋”等论调是多么匪夷所思。
两岸关系的未来和希望在青年。林政则说,他欣喜地看到,抖音、小红书、微博、微信等大陆社交应用软件被越来越多的台湾年轻人喜爱。“台湾民众越来越了解大陆,可以说,社交媒体应该记大功。”他表示,民进党当局操纵部分台湾媒体隐蔽真实、造谣作假的行径已经难以为继,两岸民众越走越亲近是自然而然、不可阻挡的趋势。(完) 【编辑:刘阳禾】
中新网泉州11月30日电 (吴冠标)“打造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典范城市,泉州始终坚持‘留形留魂留乡愁,见人见物见生活’这一理念。”泉州市住建局局长张志铭30日表示,近年来泉州统筹谋划推进城市建设项目,聚力建设21世纪“海丝名城”。
当天,福建泉州举办新闻发布会,介绍近年来泉州市城建工作取得的成效;并针对群众关心的城建领域相关问题,做出一系列解答。

30日,福建泉州举办新闻发布会,介绍近年来泉州市城建工作取得的成效。 吴冠标 摄
张志铭指出,进一步加快中心市区的集聚发展,是提升城市能级的关键。在更新提质古城区方面,泉州系统推进古城综合整治提升,通过开展街巷环境整治、水环境综合治理、服务配套设施完善等工作,让古城变得更有生活味。

作为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、世界遗产城市,泉州古城已有1300多年历史。经过岁月变迁,泉州古城区逐渐出现了基础设施老化、风貌受损、内涝等问题,这些问题受到大量市民群众关注。
泉州市住建局副局长蔡海鸿介绍,围绕“留形留魂留乡愁,见人见物见生活”的活态保护理念,泉州市通过做好“解决现实需求”“坚持原真保护”“推动活态利用”等工作,持续推进古城保护发展。

以坚持原真保护为例,泉州市坚持采用传统材料、传统工艺,在街巷修缮中使用了大量的清代、民国时期的胭脂砖,并邀请传统工匠参与修缮,采用“师带徒”模式,把闽南建筑、骑楼建筑等极具特色的建筑元素都保留下来,实现“留形留魂留乡愁”。
此外,泉州还通过以修代租等方式,完成了台魁巷7号、旧馆驿25号等的保护性收储和盘活;一些社会资本也参照政府“以修代租”方式,认领古城传统建筑,经营咖啡厅、文创商品店等新业态,为古城带来了流量,也增加了居民收入,实现了古城的活态利用。
“下阶段,我们将在城市更新中处理好传统与现代、继承与发展的关系,鼓励支持社会力量认管认养历史建筑、华侨建筑,充分挖掘特色建筑文化、闽南文化和民俗文化,推动全社会共同参与历史文化保护传承。”蔡海鸿如是说。(完)